去年11月25日晚,年近六十的邢质斌首次获得“金话筒奖”。“我个人一直比较随遇而安,当时的机会光顾了我,有伯乐发现了我。能够在央视这个平台上干了30多年,我真的很荣幸。”邢质斌发表获奖感言时说。
台里来了位“小钢炮”
发现邢质斌的过程颇有意思。那是1973年年底,原中央电视台党委副书记宋培福在大兴县的岳父家准备迎接新年。一天,他极为偶然地听到了从县广播站传出的女声,“就跟小钢炮似的,突突突。”这个声音始终萦绕在宋培福的脑海里。
转眼到了来年的夏季。一天,当时的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录音科同事李茂福为宋培福带来了一个姑娘,顶多二十三四岁,个儿不高,短发,不算漂亮,也挑不出啥毛病。这个女生就是邢质斌。邢质斌高中毕业后,下到大兴县插队,后又到县广播站播音,大兴县方面正极力向李茂福推荐她。邢质斌刚一开口,宋培福迅速捕捉到了那个久违的声音,正是他当初在岳父家不期而遇的。
虽说是向大兴县广播站借人,但宋培福一借就借了半年。
两个月后,宋培福从台里调来一部小车,去大兴县广播站为邢质斌办理调动工作。等说明情况,要她正式到台里报到时,她家里人都很高兴。特别是她父母,好像她一下子就找到了金饭碗。
播音员中她功夫最棒
1976年7月1日,北京电视台《全国电视台新闻节目联播》开始试播。微烫的发梢、黑色的老款西服、打褶的垂帘背景,以灰、黑为主的色调,这就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邢质斌的电视形象,却不见身边的搭档。
1981年7月,邢质斌首次与赵忠祥以男女主播、相互搭档的形式正式出镜。“赵忠祥口语较重,不适合当新闻主播。”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的老教授张颂说。这位邢质斌最早的搭档,自1985年转轨做了专职主持人,其后与邢质斌合作的有薛飞、罗京、张宏民、杨柳、王宁……
刚进电视台时,她是以可塑性强、天赋好而著称。“声音穿透力强,那个大方气派,吃辣椒都没事。吐字好比机关枪,从没出过错。”可她很快就意识到光凭这些是绝对不够的。“学历偏低,理论知识不行,这都是她的薄弱环节,既是她的压力,也是她的动力。”央视原副台长洪民生称她是自学成才。
央视原新闻中心主任章壮沂回忆说,论过目不忘,播音员中属她与罗京功夫最过硬,“有时必须要播出从中央直接下达的文件,可等到新闻已经开播了,稿子才拿来。上面勾勾画画,飘满了‘红气球’,看得我们都腿发软。可他们就能镇定自若,扫完一遍后,一字不差地播出来。”两位前领导回忆:“做播音组组长时,邢质斌极其认真,每个字音念什么,她都要考证一番后,再告诉全组的人。”
“如果轮到她随领导人出访,别人都想外出多逛逛,只有她猫在旅馆里睡大觉。”“私下里,她的话还是多的。聊起社会上的八卦新闻,一说就是一个多小时,眉飞色舞。”
“平常不爱和领导多接近,但为人心直口快,开会时小青年们自觉资历浅不吭声,就她敢发表意见。”
她曾想当记者
洪民生透露,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台里曾有人提出新闻主播应换换面孔,最终不了了之。“你让她做什么呢?让她去主持综艺节目?显然不合适。转行做其他的,更不可能。”
张颂说:“以邢质斌的气质、声音、形象最适合播新闻。所以台里没给过她其他机会,你怎么知道她不能做别的?主要是时间一长,思维定式,习惯定型,她到了别的场合会拘谨啊。”邢质斌曾向张颂倾诉过自己的苦恼:她想走,想从《新闻联播》退下来。张颂大为吃惊地问,“你现在退下来做什么?”三十岁以前是播音员的幼年期,三十岁以后才是他们的成熟期。邢质斌当时正处于黄金时期。“那我不管了,我想去当记者。”那时,邢质斌四十刚过,一脸憧憬。“但恐怕《新闻联播》早就成了她生命的第一啰。”张颂轻轻叹道。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