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6次面临退伍或转业,受过处分被免过职,做了14个工种,36岁考上读大学,40岁才被提为正营职大队长,结婚24年就在山洞呆了22年;他说起话来手舞足蹈,走起路来一路小跑,每次接到任务都会发下这样的誓言“完不成任务我就跳楼(跳海)!”……
从“油罐大王”、“国防工程建设尖兵”到行业领军人物,朴素本色的林茂光将军为强我空军建造了无数机场、油库、地下工事,翱翔蓝天的中国战鹰因他而更加羽丰爪利,他的故事,也成为流传在全国官兵中的传奇。
近日,在空军宣传部支持下,晨报记者在广州得以与林茂光将军面对面。
他差点被百吨油罐砸中
1949年2月,林茂光在福建诏安出生,因为家庭贫穷,从小就寄养在当地一座小寺庙,吃村民的“香火钱”鸡蛋长大。
19岁那年,林茂光参了军。他的起步很普通,干的是炊事员、铆工这样的基础活。
1990年,全军最大的油库扩容工程交到林茂光手里,他带领的46个人是从各个部门组织来的,其中一半的人都不知道油罐是什么。当时组织上有怀疑,这样一个“杂牌军”能否造出油罐。“不拿下大油罐我就跳楼!”林茂光剃了头发,带着500元、4条狗,就和手下一起进了冰柱超过一米的深山。7台破电焊机是他们所有的设备。他挂起小黑板,一边教他们技术一边干。
当年11月8日,林茂光团队在这个工地的第一个油罐开始安装最后一圈板。就在这时,由于一个定位拉杆没焊牢,100多吨重的油罐突然砸了下来,随着一声如重型炸弹爆炸般的巨响,油罐的钢板全部开裂,还把整个山洞口一下堵死,门口7个人差点被砸成肉饼,还有20个人被扣在罐里。
“当大家从通风口爬出来的时候,我第一想到点名,因为这种情况不可能不死人,我用平生最庄严的声音点了名,结果一个不少!”林茂光兴奋地带领大家集合站队喊口号,点起鞭炮庆祝大难不死。“活着干,死了算,誓死拿下大油罐”成为了他们的口号。
在粤北那个山洞里,就凭着这种顽强的精神,林茂光和他的团队用一年零三个月完成了通常四年才能完成的任务,创造了我军油罐史上的奇迹。他还在国内率先探索出一种油罐安装新工艺,只用一台鼓风机,就可以把罐顶吹起来倒装,使5000立方米的大型油罐安装从过去的每个30天缩短到现在的10天,提高功效3倍。林茂光“油罐大王”的名声鹊起。1992年,荣立一等功,被树为空军的标兵。
他的抗暴设计震蜡烛不倒
近年来,由于军事斗争的需要,我军采用最先进的“第三代防护门”掩蔽新型战机。但是由于质量不过关,门体抗爆试验多次失败。“完成不了任务,我就去跳海!”林茂光再次豪言壮志地主动请缨,承担起新型防护门的施工任务。
1998年10月,经过刻苦攻关,林茂光设计的新型防护门迎来检验的关键时刻。实验当天,林茂光的团队在防护门附近摆了50个倒立的啤酒瓶,每个啤酒瓶的底部还立着点燃的蜡烛,掩蔽库里,还有计算机等精密器材也正在运行。
一切准备就绪,“轰”的一声爆炸响,防护门前炸出几米深大坑,几公里外营房的玻璃都震得“哗啦啦”掉到地上摔碎。硝烟散去后,总参兵种部、总后等专家惊讶地看见,计算机仍在正常工作,库内倒立的啤酒瓶上的蜡烛,依然一片光明。专家现场就鉴定认为,该项工程达到和超过了设计的标准,优于外军同类门,填补了我军空白。
他的伪装工程难被侦察
2005年,林茂光亲自参与指挥的地下工程是当时全军最大的洞库,上级提出该洞口需要伪装。林茂光没任何图纸,只有一本解放军理工大学出版《伪装学》。然而,仅仅经过14天的日夜奋战,他所带的攻关小组就完成了伪装门的研制和安装。“这才是伪装门。就是走到跟前也很难发现目标,看不到工程留下的痕迹。”工程完工当天上午,得到各级领导和专家们的充分肯定。随后,在研究成果的检测过程中,上级有关部门动用各种先进侦察手段,进行了长达半年的伪装检测,各项检测均达到了隐蔽伪装要求。
林茂光的这项“军事工程伪装防护”成果2008年申报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时,获全体专家评委一致通过,认为“成果世界领先,填补国内空白”。随后,他研编的《单机掩蔽库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于2008年被作为国家军事标准发布实施。
林茂光简历
林茂光,福建诏安人,1949年2月出生,1968年3月入伍,广州军区空军工程建设局局长、高级工程师,空军首批高层次科技人才,空军级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业技术三级,专业技术少将军衔。广东省政协八、九、十届委员。入伍41年,立功受奖48次,其中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4次,空军优秀技术人员标兵3次。全部优质完成国家和军队重点工程160余项,全部优质,一半以上获优质工程奖,获1项国家鲁班奖,创造了国防工程建设的“18个第一”。2009年,在全国科技奖励大会和空军十一届党代会上,两次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