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满人贵族倡导剃发 没有辛亥革命也将剪掉辫子(2)

时间:2012-06-20 09:59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陈晓勤 点击: 载入中...


南都:那社会上对率先剪辫的人是怎么看的?


傅国涌:那条辫子毕竟拖了两百多年,社会上不少人对剪辫子还是有所顾虑。所以有些人把辫子剪掉后,戴上了假辫子,就被称为“假洋鬼子”。1903年,鲁迅在日本留学的次年就剪掉了辫子,并在照片背面写下后来传诵很广的《自题小像》。他从日本回到上海,第一件事情就是买了一条假辫子缝在帽子上。他到绍兴以后,学生就叫他“假洋鬼子”———他们看出辫子是假的。后来鲁迅干脆就不戴假辫子了。所以《阿Q正传》中“假洋鬼子”这个称呼,首先是用在鲁迅自己身上的。


南都:清政府当时有颁布关于允许剪辫的文件吗?


傅国涌:没有,因为没有完全同意。1904年,练兵处因为要改军服、军帽,换帽子的话,有辫子盘在头上,就戴不住帽子;如果拖在后面,又不利于训练。这就成为一种障碍。所以他们向朝廷提出,军队的训练,有辫子拖着是不方便的,要求允许他们剪辫,但是朝廷依然不同意。军队里面,不少新军官兵不管朝廷同不同意,就自己剪了———天津的警察就剪去三分之一。1911年10月8日,也就是武昌兵变的前两天,载涛贝勒把那些带兵的将领招到他那里吃饭,授意几个资格比较老的人———包括冯国璋和丁世媛,要他们率先剪辫,作为全军的楷模。这个时候南方革命党发动的剪辫运动还没起来,这些人已经在剪了。可见剪辫子是大势所趋,就算没有辛亥革命,剪辫子也一样会发生。


南都:总的来说,你觉得清末国人自发剪辫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傅国涌:除了刚才说的给个人生活带来不方便、不卫生这个客观原因外,主观上的原因,就是对清廷统治的不满———因为这个辫子是异族统治者强迫留的。这些原因的背后,其实是大势所趋。中国原来是一个封闭的、单一的天下,但是从鸦片战争之后,我们逐渐地融入到世界体系当中,特别是经过了1898年的戊戌变法和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之后,士大夫阶层推动变法,在内外的压力下面,中国的农业文明下面临着改变,要融入到全球化里。即使想不变也挡不住,这就是大势。因为派出了留学生、驻外使节,国际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在这种接触当中,辫子就成了一个累赘,甚至是一个耻辱,负面影响很多。男人留这么长的辫子,不仅极不卫生(不可能每天都洗头的,里面长虱子的,很脏),也给新生的体育和军事训练带来很大麻烦。这都跟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发生冲突,所以辫子不能不剪。

 

革命需要:强行剪辫席卷全国

 

拖了几百年的东西,要改动起来有那么容易吗?所以,不光是那些以遗民、遗老自居的、没有受过新式教育的人群不愿意剪,底层社会的人也有很多不愿意剪的,哪怕你是暴力推行也很难的。


南都:在革命过程中,剪辫子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


傅国涌:广州起义失败时,被击毙者大多是剪了辫子的。后来清政府下令闭城三天,搜查革命党人,凡是没有辫子、穿黄衣服以及来路不明的人,格杀勿论。当时香港的剪辫者很多,他们经过广州时候,都会被扣押,搞得人心惶惶,都不敢来了。在辛亥革命前后,因为个人原因剪去辫子的人,也受到牵连,不少人因此而丧生。安徽省谘议局在11月2日宣布独立,巡抚朱家宝以剪去发辫的革命党为目标,突然下令要逮捕“和尚头”,一夜之间,革命党人纷纷出逃———辫子是最明显的政治标记,一有风吹草动,剪了辫的或逃或装上假辫子。武昌起义后,凡在北京剪辫的,都有被捕杀的可能。因为掉脑袋的血腥记忆,很多人也对失去辫子产生恐惧。


南都:革命党为什么以剪辫子为革命标记?


傅国涌:中国人动辄就搞形式主义。革命本来应该是改变一个旧制度,建立新制度。但革命党把革命简单化,把剪辫当作了革命内容,说明革命有问题,不是辫子有问题。


南都:武昌起义后,剪辫子的情况发生了哪些变化?


傅国涌:辛亥革命将剪辫子推向高潮。其实早在孙中山的南京临时政府下令剪辫子之前,1910年10月3日到1911年1月11日举行的资政院第一届常会上,即通过了“剪发易服”的议案。辛亥革命前夕,状元张謇大办实业、教育的江苏南通,学生剪辫子已成为一种风气,张謇担心风声传到外地,专门到南通师范学校,将70多个已剪辫子的师生召集到理化教室讲话:用功读书才是学生的本分,要朝廷立宪,要国家富强,不关辫子的事。吩咐他们赶快装一条假辫子,以后不可再有越轨的行为。当时在场的学生徐海萍回忆,他讲话时声泪俱下。相隔不过半年,他自己也在上海剪下了辫子,还寄回南通给哥哥保存。他在辛亥年10月24日的日记中称这是一生的纪念日。


当时,有很多自发群体踊跃起来剪辫子。比如,1911年11月23日,天津的广帮商人就率先剪发了。11月28日,驻在河南会馆的450名新兵,把辫子剪去,还获得二元赏金以及一顶欧式便帽。12月31日广东商人何乐琴发起“华服剪发会”,决定全体会员当日剪辫子。到这年底,在清廷眼皮底下的京津各界,剪辫的人达数千,剪辫的风气甚至波及“龙兴之地”东北奉天、营口、黑龙江等地。广州光复的时候,剪辫踊跃,堤岸一带的理发店,挤满了人,理发师都没有时间吃饭了。后来统计,剪辫的人共二十余万人。


南都:香港澳门的情况又是怎样?


傅国涌:辛亥春节期间,连葡萄牙统治下的澳门都出现了剪辫子的情况。香港的“华服剪辫会”也都出现了,数万人都剪辫了。


南都:这说明全国都剪起来了。


傅国涌:是,剪辫的态势在全国各地陆续形成了一个潮流。但我刚才说过,就算不发生革命,剪辫运动事实上也已经开始了,只不过没这么快,规模没这么大,没这么暴力,因为背后没有政府强制性来执行的话,执行力不够。


南都:当时革命政府有没有公布硬性剪辫子的相关政策?


傅国涌:有。南方的剪辫令从武昌开始。武昌起义第二天,鄂军都督就发布《宣布满洲政府罪状檄》,第八条指控发辫之罪,说它是“垂狗尾以为饰”。随后,南昌、贵州、广西、上海等地都发布剪辫的命令,呼吁“剪去辫发,还我头颅”。剪辫令在很多地方都是强迫推行的,包括湖北、湖南等地,上海、南京都是这么推行的,剪辫风潮波及全国。他们就在城门口挂一把大剪刀,警察站在那里,看见经过者有辫子就上前强行剪掉;或者是警察、士兵巡逻,看见谁有辫子就剪掉,没得商量的。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清末民初斗蟀盛行广州城
  • 清末,一次尸检震动了上海县令
  • 唐代贵族冬季寒冷不烤火
  • 清末皇家生活:慈禧一人坐拥四宫
  • 拍集体照是清末民初上海的时尚
  • 高力士原是贵族美少年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