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年终奖” 大官可超一年工资

时间:2016-09-05 08:01来源:大西北网-齐鲁晚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大官小吏,天壤之别


    古代的“公务员”和今天一样,是读书人挤破头也要挤进去的“阳关道”.而“公务员”的年终奖,根据官职大小也分三六九等。


    东汉时,大将军、三公,每人发钱20万枚、牛肉200斤、大米200斛;九卿每人发钱10万枚;校尉每人发钱5万枚;尚书每人发钱3万枚;侍中每人发钱2万枚。


    大将军和三公每人能领到的年终奖,根据购买力折合成人民币大概有10万元左右,而当时大将军和三公的月薪折合成人民币不过7000元。领一回年终奖超过一年工资,大官小官都盼快快过年。


    北宋是中国古代的“高薪时代”,工资高年终奖少。皇帝发给宰相等高级干部的年终奖只有5只羊、5石面、两石米、两坛子黄酒而已。这些过年福利对于他们的工资而言简直不值一提,像开封府尹包拯的工资加上各种补贴,每年折合成人民币高达600多万,而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年薪也不过40万美元。


    对于年终奖羡慕嫉妒恨的情绪,自古就有。南宋大诗人陆游说过一句顺口溜:“吏勋封考,笔头不倒;户度金仓,日夜穷忙;礼祠主膳,不识判砚;兵职驾库,典了祓裤。”意思是,吏部和户部一个管官员升迁,一个管工资发放,红包多得收不完;而礼部主管文教,兵部在太平时期用处不大,都没人理会,所以这两个衙门的官吏就没有多少红包,穷得要去当裤子。


    为筹红包,放贷卖废品


    朝廷高官的年终奖由中央财政出,对于一些地方小官来说,指望不上皇帝给他们发年终奖,只能另辟蹊径。他们自寻年终奖的方法很多,目前为我们所知的有三种:卖废品、放高利贷、拿公款做生意。


    秦汉魏晋时期,公文写在竹简上,在传送过程中用袋子密封盖上公章装运。那时口袋有皮质的、有丝织的,攒到年底卖掉,一个部门就有年终奖了。


    南北朝以后,公文主要用纸张,鉴于传真机尚未问世,公文往来靠驿马运送。装公文的封套主要是布做的,史称“书囊”.有些穷衙门,旧书囊攒得多了,让裁缝改成衣服或被单,过年时发给同僚,虽然微薄寒酸,也算一项“年终奖”.


    唐肃宗时期和宋神宗时期,朝廷允许放高利贷,主要对象是各衙门辖区内的商人。放贷期限短则几天长则一年,月息最低3%,而且是“驴打滚”的利滚利。获得的利润,国家财政抽小头,大头进了衙门的“小金库”,供“一把手”调剂使用,一些用来吃喝玩乐,一些用来在岁尾发年货、发红包。


    还有的拿公款做生意。酒、醋、盐在大多数朝代都是朝廷专卖品,垄断经营,利润惊人。这些利润都进了当地官吏的腰包,他们再发给下面人红包,也算抵充年终奖了。


    还有古代的房地产,就是在繁华地段买一块地皮(或动用职权霸占一块地皮),然后在上面盖门面房,对外出售或出租。像宋朝名将岳飞在江西九江和浙江杭州都经营过房地产,只是经营所得主要拿来补贴军用和兴办教育。但是别的文官武将可不像他这样高风亮节,赔了,用公款冲账;赚了,自个儿笑纳,再给同僚和下属发点儿红包。


    民间年终奖,老板说了算


    民国时期,商店的伙计、作坊的工匠、公司的职员、当铺的朝奉,一般都能拿年终奖。他们的奖金是和“单位”效益及个人表现挂钩的。


    民国时期的作坊或商铺有许多学徒,这些学徒没有工资,但到了岁末年终奖是少不了的,多则二三十块大洋,少则老板会请他们吃一顿。这种以浮动奖金和红包为主的形式类似于今天。


    至于公司的员工,要看受奖人的级别和发奖人的器量,更要看当年单位的效益和大伙的工作表现。同在一个工厂,经理能拿上千块大洋的年终奖,小职员和普通工人则只能拿到几十块或几块大洋。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中国古代也有“妇女节”吗
  •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镜鉴:察吏是治国之本
  • 细数中国古代十大贪官
  • 中国古代人口政策的变迁
  • 中国古代灯具由食器转化来
  • “铸刑鼎”:中国古代法制史的一件大事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