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技术输华一道,情报合作成为美方润滑美中关系的重要手段。1971年的基辛格访华开启了美中两国就苏联军事威胁进行某种形式的情报交流。两次访华中,基辛格均向中方通报了中苏边境的苏军兵力部署情况。1972年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黑格访华时表示,美方准备在不寻求中方回馈的情况下,单方面向华提供自身条件所能支持的苏联等国对华军事威胁的相关情报。就此,中美互设联络处之前,纽约渠道与巴黎渠道成为中美进行沟通的制度性平台。无疑,苏联威胁持续助推着包括防务关系在内的美中关系,成为两国核心分歧尚存情况下双边关系的最大公约数。
中美战略互信有待加强、情报交流帷幕拉开之时,1971年11月末突发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也成为增强两国互信、深化防务关系的催化剂。南亚危机、中东战争、安哥拉内战等地区重大事件一度对70年代的美中关系产生较大推动作用,对巴基斯坦、埃及等友好第三国的共同军援构成美中防务领域初步协作的重要内容。
两国就南亚危机密切交换意见。双方就控扼印度战争行为、交换印苏情报及援助巴基斯坦等取得重要共识。1971年11月23日,黄华向基辛格表示,中方将采取包括军援在内的各种措施支持巴基斯坦,会在印军东线附近战略佯动,施以压力。黄华还向美方了解印苏两军情报。基辛格表示,“美方会在任何时间提供中方所需的印苏情报”,“如果中方认为印军是严重威胁而需采取军事行动,美方将阻止他国干涉并及时通告相关讯息”.12月10日,印军空袭西巴基斯坦已四天。黄华表明,“如果局势继续恶化,中国将向西巴派遣军队,同时集结强大力量威慑印度,阻遏印军战争扩大化的图谋”.美方表示赞赏,同期以护侨名义派遣航母战斗群前往孟加拉湾震慑印度。中美两国的有效威慑使印方未敢派遣地面部队进攻西巴基斯坦。南亚危机促成的中美合作还延续到战后,美国此后多次请求中方对巴基斯坦施以军援。中方表示将向巴军提供歼6型歼击机及轻型主战坦克,希望美国也对斯里兰卡加大援助,构筑对印反包围圈。
自此,美中防务关系的初步发展使基辛格确认两国正在发展一种“特殊关系”.这种特殊关系是两国回归现实主义对外政策的结果,是基辛格所认为的美中“心照不宣同盟”的雏形。
除巴基斯坦,中美对埃及等友好第三国的共同军援也是同期美中防务关系中的亮点。美方比较重视作为世界第二大苏式武器生产国的中国,向苏式军备体系国家提供苏式装备所产生的独特战略影响。1974年1月,基辛格向中国驻美联络处副主任韩叙提出,希望中方满足埃及领导人萨达特的请求,向埃出口歼7型战机并援建制造厂以弥补其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的严重损失,中方表示同意。美中对于埃及的扶持有力保证了萨达特民族主义反苏政策的落实,两国在防务领域的战略配合达到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