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原青马集团骑兵第8师师长马英,纠集5000乌合之众发动叛乱,将大通县城、桥头镇及附近我县、区人民政府和部队驻地包围,进行疯狂的冲击。与此同时,马成彪在门源县发动叛乱,纠集1200余众进攻门源县城,门源县副县长翟鸿儒等40余人全部牺牲。受马英、马成彪叛乱的影响,一时间青海各地反动武装暴乱迅速蔓延,小峡、湟中、循化、化隆等地发生土匪暴乱。他们围攻县城重镇,袭击部队,捣毁党政机关、残杀军政人员,手段极为残暴。
第1军接到大通县城土匪暴乱的信息之后,立即派第3师师长兴中率领1师7团和军直侦察连乘汽车驰援,接着又加派2师6团和军炮兵营,击退数千匪众,解大通县城、桥头镇之围。匪首马英又再次纠集600余人进犯桥头镇,2师骑兵营从湟中赶来配合6团1营将叛匪击溃,并打死匪首马英。剿灭马英之后,解放军趁势进攻门源,消灭马成彪,收复门源县城。同时,解放军又平息了湟中、化隆、循化等地发生叛乱。
西北地区民问题非常复杂,剿匪平暴是一场严峻的军事、政治斗争。这些叛乱的匪首利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矛盾,造谣污蔑“解放军是汉人的军队,要杀回灭教。”极力煽动民族仇恨心理,一时间欺骗、裹挟不少回族群众。解放军将士在剿匪平暴的过程中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方面要迎击反动匪徒的顽抗,一方面是不明真相群众的围攻。当时甚至有一些身背吃奶娃娃的回族妇女也手举镰刀,冲着我们的战士喊:杀呀,杀呀。
面对这样的情况,官兵思想不统一。有的战士本来就对同志、战友惨遭杀戮而悲愤万分,对冲着我军喊杀的人更是火冒三丈,想端起枪来痛快反击,主张“以血还血”、“以刀对刀”。
针对这样的情况,廖汉生等人认为必须统一思想,坚决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我军的群众纪律。廖汉生一再强调:“假如我们同样采取报复行动,不讲政策,不加区别,我们就会失去群众,结果会流血更多,军队流血、群众也要流血。我们必须坚持对部队指战员,对当地各族群众进行反复、耐心的宣传和解释工作,严格模范地执行政策纪律,以我们的实际行动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思想认识统一后,廖汉生等人制定了“军政兼施,分别对待”的政策,在剿匪平暴斗争中坚持把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相结合,区别对待整首恶分子与一般群众,区别对待匪徒问题与民族问题,最大限度地孤立并狠狠打击少数顽固分子,持反动立场,与人民为敌的人,剿匪部队以严明的纪律,打破“杀回灭教”的谣言,争取大量受欺骗、被裹胁的回族群众,丢掉刀枪,安心生产。
从1949年12月到1950年8月,大规模的匪徒基本肃清,第1军共进行大小战斗200余次,共歼灭叛匪5300人。当然在剿匪的斗争中,我党政军民也付出了血的代价,仅第1军就伤亡千余人。
1950年9月,第1军暨青海军区在西宁召开首次党的代表大会,廖汉生当选为党委书记。一军党代会结束以后,青海军区奉中央军委、西北军区命令,派驻在玉树的骑兵大队从玉树出发,由北向南进军,击溃藏军第七团,而后人不鞍、马不停蹄,直插昌都背后,取得昌都大捷。
2、模范执行民族宗教政策
青海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据廖汉生回忆:当时青海全省约120万人,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47%,藏族占33%,回族占12%,土族占6%,蒙古族占2%,还有撒拉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由于马步芳集团统治青海四十年,在对各民族进行阶级压迫的同时,推行民族压迫,激起民族仇恨。因此各民族之间的积怨甚多、纷争不已。处理好民族问题,是实现青海长治久安的关键。在廖汉生等人的领导下,卓有成效地处理好了民族宗教政策。一是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向青海进军的过程中,大力开展普遍而认真的民族政策的学习教育,规定认真严格的特殊纪律。在军管会中,还成立了民族处,负责联系各民族的民族工作。全军上下都充分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从而赢得了各民族的热烈拥戴。塔尔寺僧众为了感谢人民解放军对这座名寺的保护,派代表来西宁,向毛主席、朱总司令及青海省军政委员敬献锦旗。二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在青海省军政委员的领导下,逐步建立了一批民族自治政府。在民族杂居的地区,建立了各民族联合自治政府。三是大力培养民族干部。1949年12月,毛主席指示青海省委: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遵照毛主席的指示,青海省举办青年训练班,选拔培训少数民族干部,经过短期的学习,把他们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中去。这些干部迅速成为党在民族工作中的骨干。四是妥善调解民族矛盾。按照民族平等的原则,以调剂协商的方式,妥善处理民族间历史遗留下的大量纠纷、隔阂和积怨,制止流血械斗,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五是努力做好各民族上层人士和宗教领袖的工作。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宗教领袖和民族上层分子在群众有较大的影响力,做好他们的工作对促进民族团结、稳定社会秩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廖汉生等人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通过集体座谈、个别交谈、广交朋友等形式,联络感情、沟通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消除他们的疑虑,通过他们争取更多的群众。当时在青海省人民政府任职的民族宗教上层分子有喜饶嘉措、马朴、詹东·计晋美等人。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