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明白:
1、在诸葛亮的第一、二次北伐中,蜀军均告失败或无功而返。第三次北伐,实质是诸葛亮策划的一次“钓鱼行动”,战役目的是引诱、并在野战中歼灭魏军。
2、二郡已经被魏国放弃,否则不战而逃,被敌人夺取两个郡,魏军前线将领无法向皇帝交待,而魏国历史也不会没有记载。
3、二郡不在魏军的即定防线内,这可以从战役之后魏军的反应看出来。在西线的历次战役中,只要蜀军进攻魏军的基本防线,魏军的战略机动兵团必定立即出动增援(第一、二、四、五次北伐均是如此)。
4、二郡对蜀国意义不大。原因是:
——蜀国虽然只有一州,但是面积并不小,蜀国最需要的是人口而不是几块无人区,譬如:诸葛亮在街亭惨败后仍坚持拔西城“千余户”而回。蜀国占领武都得最大收获,大概就是迁徙了四百户氐人到广都。
——武都郡距离双方基地均较远,也没有什么坚固城池可以依托,对蜀国防御魏国的进攻没有一点作用。事实上双方也从未在武都交战。诸葛亮在占领该郡之后的北伐,依然是以汉中为前进基地。
——阴平险峻,不适合大部队行动,如果欲防御所谓的“阴平道”,只要在四川这一面守住山口即可,而不必到数百里外去驻军防守。
因此,诸葛亮的计划是:以将军陈式率领少量军队进占二郡,魏军郭淮看到蜀军兵少,估计会自祁山南下攻击孤悬在二郡的陈军。这时,诸葛亮的主力悄悄地进到祁山和二郡之间,切断郭淮军的后路将其消灭。
但是在最后关头,魏军查知蜀军的主力已经悄悄到达建威(祁山东南)。郭淮得到了这个可怕的情报,马上带兵撤退了。双方没有交战。
虽然诸葛亮的计划没有实现,但是仍不失为一个好的计划——只是郭淮太狡猾,没有上当。不过事后蜀国将这样的结果宣传、美化为诸葛亮的大胜仗,并得以官复原职,大概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吧。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