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新疆等草原地带,其青铜器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尤其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式青铜器,从造型到纹饰别具一格。鄂尔多斯青铜器包括青铜短剑、青铜刀、铜釜、铜鹤嘴釜、铜椎、铜棒棒头等青铜兵器和工具;青铜带扣、兽头饰、双珠状铜饰、双珠兽头饰等青铜装饰;双耳铜复等生活用具。鄂尔多斯最富特征的青铜器是青铜短剑和青铜刀。在商代,均流行兽首和羚首样式。春秋至战国末期,是鄂尔多斯青铜文化的繁盛期,种类繁多,工艺精致,装饰花纹繁縟,青铜短剑出现了三角折线纹、点状纹、绕线纹、连续涡纹等各种纹饰装饰于柄部。在内蒙古草原文明中,匈奴文化是重要的内容,它出现于西周,汉初称雄草原,东汉后期衰落。匈奴民族的金、铜制造业发达,“鄂尔多斯式”青铜器主要是匈奴时期的文物。鄂尔多斯匈奴文化不同于中原地区,青铜器以动物为主体造型和纹饰图案,极有特色,被称为“野兽风”艺术。
西南青铜艺术
西南地区的云南、西藏和四川,有极为特殊的青铜器艺术品。
首先是四川三星堆文化中的青铜艺术。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广汉县南兴镇北,这里有一条称为马牧河的古河道,河的南岸原有3个大土堆,故称“三星堆”。三星堆在1929年春天被当地农民清理水沟时偶然发现,以后经过多次勘测、发掘和系统调查表明,三星堆遗址是由6个大的遗址组成的大型遗址群,总面积达12平方公里。在三星堆遗址的东、西、南部,发现了巨大的城墙。在三星堆遗址周围的广汉、什邡、彭县、新都等地区,还调查到十余个相当于三星堆上层文化的古遗址。这显示了它是与中原夏商王朝平行发展的另一个古代文明中心。三星堆遗址中的文化蕴含极其丰厚而独特,有人称其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三星堆艺术中最令人惊奇的是青铜器雕像。在1号、2号祭祀坑内出土了大量青铜器,计有439件。其中有引人注目的人物雕像和动植物雕像。青铜人物雕像有人头像、人面像,动物雕像主要是兽面像,还有黄金面罩和植物造型如青铜神树等。其中人物雕像有82尊,包括各种全身人物雕像、人头雕像和人面像。全身人物雕像有10尊,最大者通高260厘米,最小者仅高3厘米左右,既有站立,又有上膝跽坐和单膝跪地等姿态的造型。人头雕像的大小,一般同真人接近。人面像包括几个不同的形式,最大1尊通高65厘米。2号坑出土1尊青铜人头雕像,面部还戴着1具金面罩。动植物雕像包括鹰、鸟、鸡、蛇、夔、龙、凤等造型。除过人物和动物雕像之外,三星堆出土的还有8棵青铜树,最高一棵高达3.5米。复原的有两大一小,树座呈圆形,有的座上有武士形象的铜人跪像,背朝树干,面向外下跪,俨然一副虔诚的神树守卫者形象。这与《金枝》所描写的情景相似。青铜树上,有枝、叶、花卉、果实,还有飞禽、走兽、悬龙、铃等挂饰。这有可能就是“建木”,著名的神树。
三星堆青铜器的奇特造型和精湛工艺,震动了世界科技和艺术界,也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谜团。比如对它的艺术风格来源,有专家指出,青铜人物雕像群、神树、黄金面罩等文化形式,在近东文明区域出现的年代较早,并且向东南欧和南亚次大陆广泛传播。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物雕像,其上源既不在蜀王国本土,也不在中国其他地区,但却同上述世界文明类似。三星堆青铜人物雕像中除过那些具有典型西南夷特征的形象外,高鼻、深目、颌下留一周胡须等特征给人以深刻影响。在艺术风格上,三星堆青铜人物雕像面部神态几乎雷同,庄严肃穆,眼睛大睁,缺乏动感和变化,同近东雕像艺术风格一致。这些现象可能说明其来源于中国以外的文化。但也有专家认为青铜器树是具有不死或通天功能的神树,它可能是四川地区在秦汉以后兴起的“摇钱树”的前身。有外国专家也认为三星堆青铜器是无与伦比的,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还有专家认为三星堆艺术在东方乃至世界的艺术史上占有辉煌的一页,它是3000年前蜀国独具特色的古代文明的体现。三星堆青铜艺术的价值还有待于人们不断地认识。
三星堆之外,历来蜀国出土兵器数量相当多,也富于特征,其中包括青铜兵器,主要器形包括戈、矛、剑、戟、钺、镞、弩机、胄等。蜀国青铜兵器以戈、矛、剑、钺最富特色。有别于商周同类兵器,自成体系。蜀式礼(容)器包括各种礼仪、祭祀用器和实用器,也别有特色。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