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议潮出行图。描绘了一支威武的礼仪之师,为晚唐时的代表作品
大唐帝国,是中华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尤其是大唐天朝那彪炳历史、光耀千秋的赫赫武功,更成为后世无数中华儿女敬仰追忆的丰碑!大唐帝国中、前期的疆域极为辽阔。极盛时期最西端曾经濒临西海(注:今里海)东岸,咸海则成为帝国的内湖。最南段进入今巴基斯坦境内。而在西汉就已经并入中国版图的西域,此时更成为沟通东亚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重要桥梁。西域地处亚洲大陆内陆,战略位置和价值极其重要。自西汉武帝时起,西域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翻开古中国历代王朝疆域图,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时的中国中央王朝的版图上的领土都有个特点,就是基本上分为两大块、东方的是中原故地;西方则是庞大的西域疆土。这两大块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王朝疆域。而这两大块之间,则是由一条狭窄的地域相沟通的。在这块地域北部,是游牧民族世代居住的蒙古高原。南部则是同样居住着游牧民族的青海地区。这一狭长地域在历史上,沟通了中原和西域这两大中国领土。他就是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划时代影响的--河西走廊!正是河西走廊的存在,才使中央王朝的力量得以进入并控制西域领土。也正是河西走廊的存在,才得以开通沟通古人类东、西方两大文明世界、对后世产人类文明生无法估量影响的丝绸之路。河西走廊对古代中国中央王朝具有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巨大战略价值和意义。而就是这样一块土地,却在大唐帝国中期安、史之乱后沦陷,被唐朝西南宿敌吐蕃王朝所侵占近百年之久。几乎要经历和后来北宋时期燕云十六州一样的悲惨命运!但是,就是在唐王朝已经衰败,吐蕃王朝进入鼎盛时期并开始不断大肆入侵唐朝的情况下。本来已经注定要永远沦落胡尘的河西走廊地区的人民,居然奇迹般地击败鼎盛时期强大的吐蕃,重新回归中原母国,创造了让后世感觉不可思议的奇迹!这就是发生大唐中、晚期的,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甘、凉十一州归唐”大起义。而成功领导这场伟大起义的,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被后世赞誉为“西域雄狮”的大唐名将--张议潮!正是他,领导河西人民英勇反抗吐蕃残暴的奴役,最终成功的回归中原母国怀抱,谱写了一曲彪炳千秋的壮丽史诗!那么,“甘、凉十一州归唐”大起义事件是如何发生的呢?张议潮究竟如何以单薄之里,得以在故国早已衰败的情况下击败当时东亚地区强悍的吐蕃王朝呢?
要讲述“甘、凉十一州归唐”大起义,首先应介绍一下事件发生地,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河西走廊地区。
河西走廊位于今天中国甘肃省境内。实际上甘肃省这个名称就来源于其境内甘、肃这两个州的古代地名。具体位于祁连山以北,合黎山、龙首山以南。属于典型的“两山夹一涧”地形。由于地处黄河以西,因此被成为“河西走廊”。该走廊地域狭长,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200公里,最狭窄处仅数十公里。境内大部分为山前倾斜平原。与周边满是荒芜的沙漠、戈壁不同,由于祁连山冰雪融水的灌溉,该地区水肥草美,农牧业极其发达。
历史上,在西汉武帝之前,河西走廊地区基本被游牧民族所控制,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重要的牧场和前沿阵地。公元前120年春,汉武帝命骠骑将军霍去病、合骑侯公孙敖率数万骑兵出击河西地区,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第二次河西之战。是役,汉军以自身损失近十分之三的代价,取得斩杀匈奴32000余人,生俘6500人的辉煌战绩。匈奴在河西地区的势力遭到毁灭性打击,从此一蹶不振。惨重的损失极大的激怒了当时的匈奴单于伊穉斜。而且引起匈奴内部贵族的极大不满。盛怒之下,伊穉斜迁怒与驻守在当地的匈奴休屠王、浑邪王,企图杀二王泄愤并转嫁内部矛盾。一面是西汉强大的武力震慑,另一面是自己的老大企图杀人嫁祸。内外交困中的匈奴休屠王、浑邪王在反复权衡后,绝对投降汉朝。公元前120年,匈奴休屠王、浑邪王正式上表,归降西汉帝国。这种匈奴两名亲王率领数万部众集体投降中原王朝的重大事件是以往从未发生过的。将信将疑的汉武帝为求稳妥,派霍去病率精锐骑兵前往受降。结果情况果如汉武帝所料,二王中的休屠王在部属的鼓动下忽然临阵反悔,率属下哗变。面对危局,年仅十九岁的霍去病以后人难以想像的气概,在部署妥当后。只带几名亲兵,只身前往匈奴大营,直面浑邪王力陈厉害关系。霍去病沉着冷静的无畏气势,以及他身后数万汉军铁骑的声威极大的震慑了匈奴部众。同时也稳定了以浑邪王为首的主和派势力。在汉军的巨大压力下,浑邪王斩杀休屠王及其哗变部众。随后率所辖四万余众正式归降西汉帝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的西汉霍去病“河西受降”事件。这是中国中央王朝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对外集体受降,极大的鼓舞了当时西汉帝国举国上下的军、民士气。对匈奴造成心理和军力上的巨大的双重打击!
而更重要的在于,“河西受降”后。西汉帝国获得了匈奴浑邪王旧部控制的河西地区。在这片西北少有的水草肥美之地,西汉陆续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从此,河西走廊地区正式并入中国版图。河西走廊的并入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中国方面,地处两山之间、黄河以西的河西走廊扼控从中原进入广袤的西域地区的战略咽喉。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和意义。夺取河西走廊就意味着西汉从此正式打开通往西域的陆路门户。不久之后,在先期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西汉中央政府的使节和军队通过河西走廊正式进入西域并驱逐了侵占当地100多年的匈奴势力。从此,西域(注:即今中国新疆)地区正式并入中国版图!并再也没有与中华祖国分离。
在地理位置上,河西走廊北部是历来被游牧民族控制的蒙古高原,南部则是同样被游牧民族控制的青海高原。这两个地方始终处于中原农耕文明和塞外游牧民族反复进退的拉锯战中。因此,在很长历史时期内,河西走廊是中原王朝进入西北西域地区唯一可靠的战略通道。成为后世2000多年中,沟通中国中原与西北两大领土地区最核心、最重要的战略咽喉。也成为中央政府维护在西域地区主权和国家利益最重要的通道。同时,正是由于河西走廊的开通,才使中国的商队和使团得以拥有一条可靠的、安全的道路途径西域后向更远的西亚、欧洲地区前进。而西方的商队和使团也得以途经小亚细亚、波斯、中亚、和西域后,通过河西走廊到达中原地区。从此,一条绵延数千公里,延续2000多年,对后世人类东、西方文明产生无法估量影响的文明之道--丝绸之路,正式诞生于欧亚大陆,拉开了人类文明交流史的新纪元。
同时,河西走廊地区对中原王朝还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和国防价值。该地区的祁连山草场水草丰美,是著名的畜牧业基地。并入中国版图后,以祁连山马场为代表,河西走廊地区迅速成为中原中央王朝重要的军马、军驼生产基地。在此后2000多年里,河西地区与河套平原地区、辽东半岛地区、华北燕云地区一道,成为中原王朝最重要的4个畜牧业基地,为中央王朝组建并保持强大的骑兵部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