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踢踏舞——西藏“拉孜堆谐”后继有人

时间:2013-11-13 15:30来源:新华网 作者:黎华玲,王昀加 点击: 载入中...

拉孜堆谐

 

  每天,家住西藏日喀则地区拉孜县的皮吉拉巴都会用羊毛布反复擦拭一把六弦琴和一双黑皮靴。认识他的人都知道,这两样东西是陪伴了老人大半个世纪的“罗布”(藏语,意为宝贝)。


  皮吉拉巴今年65岁,从事堆谐艺术50余年,2009年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拉孜堆谐 代表性传承人”.


  “堆谐”距今有700多年历史,是西藏最早出现的由六弦琴伴奏的舞蹈,后来逐渐演变成在六弦琴伴奏下,配合着演唱的以踢踏步为特色的歌舞表演。西藏日喀则地区拉孜县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堆谐”的故乡。


  六弦琴和黑皮靴是他每次表演拉孜堆谐时的必备品。“没有这两样东西,我表演堆谐的时候就没有感觉,很别扭。”皮吉拉巴说。


  担心这门古老的艺术后继乏人,皮吉拉巴除了教授堆谐,还着手堆谐资料研究整理工作。


  “前些年,很多老艺人去世,加上没有年轻人愿意专业从事这项艺术,拉孜堆谐舞步、词曲一度面临失传。”皮吉拉巴说,“我担心以后就没有专业的拉孜堆谐艺人了,所以我就想应该整理资料为以后有人研究堆谐做点贡献。”


  通过十余年对文献资料以及老一辈堆谐艺人的口述录音的整理,皮吉拉巴如今已完整收录《隆桑啦》《聂拉桑伯》《欧玛良吉》等三四十个传统堆谐曲目,为年轻一代学习拉孜堆谐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


  拉孜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欧珠罗布介绍说,为了把“拉孜堆谐”这一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农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径,2005年11月1日,拉孜县农民艺术团正式成立,招收农民演员31名,由皮吉拉巴创作的《飞弦踏春》成为2006年西藏藏历年晚会的焦点。


  2006年7月4日,拉孜县农民艺术团演员增至90人,并代表西藏参加“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第一次走出“世界屋脊”.2007年,在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由拉孜县农牧民表演的《飞弦踏春》闻名全国。


  2008年,“拉孜堆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3月,拉孜县民间艺术团成立,成为继拉孜县农民艺术团之后带动“拉孜堆谐”走向世界舞台的重要力量。


  皮吉拉巴说:“西藏越来越开放,我们接触到的文化艺术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拉孜堆谐也在推陈创新中传承发展,我相信它有长久的生命力。”


  拉孜县民间艺术团团员卓嘎今年20出头,从小喜欢跳舞,再加上受到皮吉拉巴对传承拉孜堆谐精神的影响,她第一批报名加入艺术团。卓嘎告诉记者,艺术团到过拉萨,去过北京、成都、香港等地演出,“作为藏族人,能够把堆谐跳上很多大城市的舞台,我非常自豪”.


  拉孜,古称羌拉孜、堆南木加拉孜,西藏古歌记载:“拉雄玉衣芎巴,鲁当协以绑翠”,藏语意为拉孜盆地像金盆玉碗,是西藏歌舞艺术取之不尽的宝箱。如今在拉孜,30%的当地人会弹唱六弦琴,40%以上有六弦琴,70%以上会跳堆谐。


  曾经一度担心“拉孜堆谐”无人问津的皮吉拉巴现在高枕无忧。“看到拉孜堆谐一天比一天受欢迎,我非常欣慰,我以前的担心也都没有啦!”皮吉拉巴弹起挂在身前的六弦琴,轻快活泼的琴声飘扬在空中,带动着每一个人的脚步舞蹈……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当代“文成公主”在藏记
  • 西藏那曲格萨尔说唱传承人首次集训
  • 西藏巴松措景区恢复开放 道路恢复通车条件
  • 西藏发现1800年前丝绸实物“王侯文鸟兽纹锦”
  • 西藏首饰盒 关不住的风情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