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西南缘亘古的荒漠中,有一座五彩缤纷的现代化油城——克拉玛依。她是共和国诞生的第一座大油田,经历了50年的风雨岁月,几代石油人用辛勤的汗水,将黑色的液体金子源源不断注入共和国经济发展的命脉中。浩瀚无垠的准噶尔大漠,承载着几代石油人的铿锵脚步,印证着几代石油人前进的足迹。□文/ 马源
A 荒原召唤
千百年来,古老荒凉的克拉玛依充满了神秘。静卧了千年万载壮观逶迤的黑油山,地势低洼的地带能看到油泉,一股股朝外冒的水面飘着一层层闪亮的油花。黑色的液体金子已按捺不住深藏地下千万年的寂寞,在原始戈壁地表展现出奇特的景观。这个沉睡了不知若干年月的远古油田,向人类发出深情的呼唤。
黑油山脚下,一位孤独的维吾尔族老人,每天用一把木头制成的勺子,撇起油泉里漂起的油花装到葫芦里,骑着毛驴去有村落的地方出售,换来油米盐醋等生活用品,年年月月,周而复始,苦捱光阴。可以说这位老人是新疆最早的石油人。
半世纪前,克拉玛依的黑油已造福人类。据史料记载,解放前,老乌鲁木齐政府搞道路建设,给今自治区机关周围几条街面地面硬化,用的土沥青还是从克拉玛依黑油山拉来的呢!修路人员把大块沥青剁成小块,架起大锅熬,熔化后放进沙石,用这种沥青沙石混合原料铺路,平整结实,有弹性。这是最早的新疆硬化道路,新疆人称之为“油砌马路”。
B 今非昔比
上世纪五十年代,新疆石油公司成立,五湖四海的石油人从四面八方奔向这方荒凉的土地。在这冬季奇寒、夏季酷热,飞石扬沙、人迹罕至的戈壁上安营扎寨,历经艰苦开发了这座远古油田,将珍贵的石油资源源源不断地注入共和国腾飞的经济发展血脉中,几代石油人流淌了汗水、血水和泪水。
当年,笔者在克拉玛依运输处一队开“太脱拉”水罐车,一天给白碱滩钻井队送水,返回途中,忽狂风骤发天昏地暗,风力瞬间达12级以上,驾驶室挡风玻璃被飞石打得荡然无存,勉强行驶到采油一厂,将车停在背风处徒步返回,一路连滚带爬,被风沙呛得几次差点憋过气去,不知用了多长时间才摸黑回到宿舍,那次经历,至今想起心有余悸。
今非昔比,今天的克拉玛依,已是准噶尔大漠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长期的造林绿化和引水工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气候有了明显的改观。近来年,克拉玛依改造居住环境,提高居住条件取得了显著成效,街道整齐、高楼林立,克拉玛依河穿城而过。商场、宾馆,娱乐场所毗邻相连,就连大洋彼岸的洋观光客也伸出大拇指啧啧称羡。
全国城市生活质量竞争力排名榜上,克拉玛依仅次台北位列第七,人民生活已率先步入小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疆第一,私家车和电话人均拥有量全疆第一,精神文化生活也不落后,人均购书量连续多年仅次深圳位居全国第二,30万人的城市有40多座公益性图书馆。
50年前,前苏联红军军人,地质专家乌瓦洛夫曾用生硬的汉语动情地说:“独山子——油杯,克拉玛依——油海。”此话千真万确。半个世纪过去了,克拉玛依的石油产量,一步一个台阶稳产高产。
愿勤劳智慧的石油人用石油作琴弦,弹奏出更和谐、更美好,更动听的乐章。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