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五代宋初的灵州道
灵州道即晚唐五代宋初以灵州为中心,连结西域与中原朝贡、贸易往来的主要通道,它是安史乱后继回鹘路(注:关于回鹘路,史书记载较多,《通鉴》卷二二七德宗建中二年“遣使间道历诸胡自回纥中来”,同书卷二三二德宗贞元三年“今当假道于回纥”,卷二三三德宗贞元五年“安西北庭皆假道于回鹘以奏事。”《册府元龟》卷九九四《外臣部·备御七》载,“承平时向西路自河西陇右出玉门关,……自艰难已后,河陇尽陷吐蕃,若通安西北庭,须取回鹘路去”。关于回鹘路的辟通及走向,可参阅陈俊谋《试论回鹘路的开通及其对回鹘的影响》,载《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第2期。 )沉寂后的又一条东西交通和丝绸贸易之路。关于这条道路的研究,中外学者已从丝路贸易、使节往来、民族关系等方面展开过讨论(注:有关唐宋灵州道研究的论著,主要有:严耕望《长安西北通灵州驿道及灵州四达交通线》,见其著《唐代交通图考》第1卷《京都关内区》,台北1985;〔日〕长泽和俊著、 钟美珠译《唐末五代宋初之灵州》,见其著《丝绸之路史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80;〔日〕前田正名著、陈俊谋译《灵州的地域性构造》,见其著《河西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陈守忠《北宋通西域的四条道路的探索》,载《西北师院学报》1989年第1期; 孙修身《五代时期甘州回鹘和中原王朝的交通》,载《敦煌研究》1989年第4期;周伟洲《五代时期有丝绸之路》,载《文博》1991年第1期;罗丰《五代、宋初灵州与丝绸之路》,载《西北民族研究》1998年第1期。),由此解决了唐宋时期灵州道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与此同时,倍受世人关注的敦煌石室文书作为一种新资料也被纳入这一课题的研究当中,有关学者对此已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性工作(注:黄盛璋《敦煌写本〈西天路竟〉历史地理研究》,载《历史地理》创刊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赵和平《后唐时代甘州回鹘表本及相关汉文文献的初步研究》,见周一良、赵和平著《唐五代书仪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陆庆夫《论甘州回鹘和中原王朝的贡使关系》,载《民族研究》1999年第3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 由于敦煌文书中涉及灵州道的资料大多散见于有关残卷断片中,为使我们的研究进一步深入,有必要对这些零乱、散见的资料进行勾稽与梳理。有鉴于此,笔者结合传统文献及地理志书,对敦煌文书中有关灵州道的记载进一步归纳与梳理,并就灵州道的开通、灵州道的大致走向作一些补充性研究。不当敬请方家指正。
一 灵州道的开通
公元840年,回鹘为黠戛斯所败,西迁碛西及河陇一带,回鹘路渐趋沉寂,中西交通亟待新的道路出现。另一方面, 唐武宗会昌年间(841-846),吐蕃洛门川讨击使论恐热与鄯州节度使尚婢婢兵戎相见,吐蕃实力大损,由是衰微。其时朔方重镇灵州以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军事优势倍受世人关注,而唐王朝也将收复河陇的大事提上了议事日程。诸种因素的综合孕育着一条以灵州为中心的交通道路的出现,而大中年间张议潮的逐蕃起义则为这条道路的开通提供了绝好的历史契机。
大中二年(848),沙州豪族张议潮率众起义,收复沙瓜二州, “遂差押牙高进达等,驰表函入长安城,已(以)献天子”(注:荣新江《敦煌写本〈敕河西节度兵部尚书张公德政之碑〉校考》,见其著《归义军史研究》第40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其时河陇重镇肃、甘、凉州均未收复,因此,使者只能绕道漠北而行。大中四年(850)使者达天德军(城)并由此南下抵达灵州。
P.2748《大中四年状》对此有详细记载,(注:唐耕耦、陆宏基《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以上简称《释录》)第四辑第362页, 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其中录文据郑炳林《敦煌碑铭赞辑释》第124页略有改动,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其文曰:
本件文书共13行,因行末有残,笔者只能就现存文字作大概推测。其中第1行“天德”即天德军(城)。《通鉴》卷249大中五年(851 )条载:“天德军奏摄沙州刺史张议潮来降”。《新唐书》卷216 下《吐蕃传》记载张议潮遣使入长安时说,“东北走天德城,因防御使李丕请命于朝。”按:天德军在灵州东北一千余里,为唐北疆军事重地,其西与丰州、西受降城连成一线,控扼阴山及河套地区,北御突厥、回纥,南蔽朔方和关中,其治所在今河套平原达拉特后旗境内(注:参阅王北辰《古代居延道路》,载《历史研究》1980年第3期。)。 《新唐书·黠戛斯传》载:“使者道出天德,二百里许抵西受降城,北三百里至鸊鹈泉,泉西北至回鹘牙五百里许”。天德军正当唐回鹘路之要冲,因此大中二年议潮遣使必然绕道漠北,当循回鹘旧路而至天德军。《元和郡县图志》卷4《新宥州》云:“顷年每有回鹘消息, 常取经太原驲路至阙下,及奏报到,已失事宜,今自新宥州至天德军置新馆十一所,从天德取夏州乘传奏事,四日余便至京师”。诚然自天德军南抵长安,取夏州路极为快捷。但由文书第8行“等七人于灵州”,12 行“六人奉河西地图”、13行“谨遣定远”,提供的信息来看,使者由天德军南下直趋灵州。其中,“定远”即定远军城。《通典》卷172《州郡二》载:“定远城,灵武郡东北二百里黄河外,景龙中韩公张仁愿所置,管兵七千人,马三千匹”。定远军(城)是朔方节度治所灵州的北边门户,对于拱卫灵州的安危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可知,大中二年张议潮遣使绕道漠北,并循回鹘旧路而至天德军,考虑到沿途的物资、水源供给,使者很可能经过了古居延绿州(注:参阅王北辰《古代居延道路》,载《历史研究》1980年第3期。)。大中四年七月二十日, 使者到达天德军(城),由此南下抵达灵州,然后辗转而至长安。由于某种特殊原因,该道沿途尚不太安全,故须派遣定远军负责接纳或保护。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