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出发不久,肉孜夫妇指点我们看白度母神泉水,就在山崖下很不起眼的一处溪流处,周围挂有少量的经幡,不注意还很难发现。据说在这里用藏语念卓玛经,泉水就会变大。想不到,随后跟上来的一位向导真的会念卓玛经,只见随着他的念诵声本只有一股的泉水竟渐渐由三股变成了五股!而随着经文的结束,泉水又慢慢恢复了原状。肉孜夫妇在这里磕了几个长头,还用泉水清洗脸庞,相信能带来吉祥。这附近还有很多神奇的的泉水,记得从大武镇到达转山起点三岔口的途中,还有一处红色泉水(估计是含有铁矿的原因),喝起来居然是啤酒口味的,有气泡感,略带苦涩。路过的藏民都用瓶子接饮,这泉水可以治疗胃病。但不能连续饮超过三天。
傍晚时分我们到达了觉木央然,这里可以算是阿尼玛卿的西北侧肩膀。一排白塔和经幡的后面山崖上,一个不起眼的山洞为“消孽洞”,进口为一人腰那么粗的洞口,据说能钻过的人即可消除之前的孽。旅游局长索南指导我以奇怪的姿势顺利地钻进,待再从另一口钻出后心情无比舒畅。
艰难的运输
“报恩石”是放置在洞口附近的一大一小两块巨石,分为男石和女石,男人抱那块大的,女人抱那块小的,如果能围绕白塔行走一周,就算能报答一遍父母的养育之恩。我费了很大力气试图抱起那块小的,可没戏,它根本纹丝不动,看来父母恩真是如山重啊,如何能轻易报答得了!
白塔对面的山崖上挂满经幡,是大宝法王的修行洞,藏语意为阿尼桑姆修行洞,藏族历史上有很多高僧大德曾在这里修学佛法。传说这里属杂日山脉,天竺国的空行母修行岩洞,唐东杰布等修成正果后,在岩壁上留下头部与胸部的痕迹。岩石上还留有格萨尔王的神驹和神犬的足迹。
同样在索南的指点下,我双手抱住消孼洞口一块凸出的石头,双脚蹬住岩壁,头朝下,把上半身反了过来,朝后看修行洞一侧的山体,得到了和正常观看不同的视角,夕阳正逐渐从山尖隐退,山体绯红,配合深蓝的天空,色彩绚丽,天地开阔,我问索南能看到什么,他神秘地说:“你能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我说我看到了一个明亮的未来,一方更广阔的天地。一种希望和力量从心中破土而生。
这里是阿尼玛卿的最西端,从此就开始拐向阿尼玛卿的另一侧,后面的路程都是通有公路的,我们从这里换乘越野车沿着东北侧继续转山。
阿尼玛卿文化中心是兀立于草原中心的一处雄伟的藏式建筑,外部是典型藏式的雕梁画栋,内部是现代的钢结构和玻璃屋顶。一层大殿置有阿尼玛卿精美的雕像,二层和后院则是学校的教室和宿舍。这里完全是活佛自筹资金建立的,旨在为更多的藏族孩子提供学习机会。活佛大部分时间在其他地方筹款,我们前往拜访的时候恰逢他正好在,他说这里比较缺教师,如果有志愿者愿意过来支教一定要推荐过来。同时,队友沐沐的朋友正好在藏区做“免费午餐”的公益活动,也准备介绍给藏文化中心。
骑马过河
马帮昨晚就驻扎在藏文化中心前面的草滩上,我们就此与他们道别。由于今年虫草经济的发展,这些向导们都是腰缠万贯的家伙,每人都镶有一颗大金牙,但却一路忍受着寒冷、辛劳,不厌其烦地为我们做好每一个细节。卷毛向导骑一匹快马在雨中追随我们的车队很久,我在车内隔着挂满水珠的玻璃一个劲地和他挥手道别,心中有些许的不舍,不舍这些和他们一起跋山涉水、一起赛马打趣、一起搭营喝茶的日子。很多时候我们留恋一个地方是因为留恋那里的一批人,因为他们,此行的转山增加了无数生动的情节。
越野车继续行进在阿尼玛卿东侧的山路上,这是一条颠簸的土路,沿河而行。周遭的草原布满很多小洞,这些都是鼠兔留下的,鼠兔是草原的天敌,被它们刨过的草场基本都荒废了。草场上孤零零的一个白色的帐篷里住着一户人家,这是科研项目的工作人员,他们负责在周围种植草地,我们经过的时候正在犁地,准备种植草籽。这里是海拔四千多米,生活条件艰苦,我不由得感叹他们的坚韧,但同时又为项目担忧,偌大的草场,这样的做法是否只是杯水车薪呢?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