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路统领马麟(字勋臣)。右路统领马步青(字子云,马麒的长子)。1927年调职,由颜镇南及马步元先后继任,后由马镛(字玉山,河州人,马麒的堂弟)接替。各旗骑兵统领马腾凤(字伟卿,河州人,马麒的亲信。) 各旗步兵统领马为良(字眉山,河州东乡人)。
隶属的部队是:
(一)步兵10营管带马成功;步兵前营管带马朝选;步兵左营管带马良;步兵右营管带马正良;步兵后营管带马步全;步兵中旗旗官马步奎;步兵左旗旗官马文炳(以上均河州人);步兵右旗旗官孟启瑞(字雪斋,循化人),其后由韩福良(化隆人)继任;步兵前旗旗官马永泰(乐 都人);步兵后旗旗官张和(民和人)。
(二)马兵中营管带马朝佐;马兵前营管带马寿(字南如,西宁上五庄人);马兵左营管带马庆(字吉臣,马麒的婿);马兵右营管带马元海(字子涵,马麒的甥);马兵后营管带马政(字子治);马兵中旗旗官马忠;马兵前旗旗官马国忠(以上均河州人);马兵左旗旗官马孝(宁定人);马兵右旗旗官马永昌(大通人);马兵后旗旗官韩仲福(化隆人)。
(三)马兵护卫中营管带马步青兼;马兵护卫前营管带韩生福(大通人);马兵护卫左营管带马良贵(字福臣,河州人);马兵护卫右营管带马虎臣;马兵护卫后营管带马伟(均家族)。
1918年,果洛事起,马麒呈准增编了3个营,征调河州民兵600人,编入正式部队,成立了5个营:炮兵营管带魏敷泽(字惠庵,兰州人);机关枪营管带马肇业(字敏斋,河州人);巡防左翼营管带马铭骥;巡防右翼营管带马良;巡防护卫营管带马腾。1920年,又乘果洛事件,极力扩编部队,并按照陆军编制,取消了旗的番号,充实了各营的兵额,成为宁海巡防军马步兵全军13营,其中马队9营,步队4营,分为中路、左路、右路三路,设统领,各属3个营。又设流动部队马队4队,各属马队1队或1营。
(一)中路统领马麒兼,中路一营管带马寿;中路二营管带马麟兼;中路三营管带苏厚泽。均驻防拉卜楞。
(二)左路统领颜镇南(湖南人),1922年病故后,由马步元接充。左路一营管带陈凤翔(字宝山,长安人)1925年去职,由王崇璞接任。该营先驻西宁大营盘,后调驻隆务寺。左路二营管带孟起瑞,驻西宁西门外草场;左路三营管带颜镇南兼,驻西宁北城。
(三)右路统领李乃,右路一营管带马驯(字良臣,河州人,马麒的婿),均驻大教??.右路二营管带马腾凤(仍留统领名义)。驻镇守使署,右路三营管带李乃兼,驻西宁城南街。
(四)矿务马队一队管带马佐(字辅臣,河州人,马麒甥)往来于各处金厂盐场,以盐池收入甚丰,自行扩充部队,实际超出了1个营的编制。
(五)杂务马队一队,管带马朴(字怀庵),驻西宁城内,供临时调遣。
(六)台站马队一队,管带马步元(字子乾,马麒侄),驻湟源,往来于恰卜恰、大河坝、黄河沿之间,担任运输任务。1922年调任左路统领后,部队并入左路军。
(七)玉防营马队一营,管带马荣(字华峰,河州人),旋改任统领,驻玉树结古。未几,该营改编为宁海军玉防支队,马荣任支队司令。
经过整编后,各路设统领,各营设管带,每营属中、前、左、右、后5个哨,每哨有正副哨官各1人,司书1人。按当时编制,每步兵营兵额240人,每哨18人;骑兵营每营120人,马140匹,每哨24人,马28匹。实际每步兵营有兵120人左右;每骑兵营有兵80人至90人,共计1500余人,马620余匹,毛瑟枪、马步枪共1200余支,弹药储备量少,经常发生恐慌。清季湘军遗留土开花大炮1门,名之谓”将军“,为宁海军那时的唯一重武器。
1919年调整编制,宁海军又扩充为步骑15营,管带改称营长,仍保留统领职称,其员额增加到6人:前路统领马海渊,护卫统领马步青,左路统领马麟兼,右路统领马镛,后路统领马腾凤,中路统领马为良。
隶属的部队是:
(一)骑兵第1营营长马步青兼,后由马步芳接替;骑兵第2营营长马步洲(字海山,马麒的堂侄);骑兵第3营营长李乃,后由其子李铨德接替;骑兵第4营营长颜镇南;骑兵第5营营长马腾凤兼;骑兵第6营营长马朝佐;骑兵第7营营长马宝(字玉堂,马麒堂弟,马仲英父),1920年去职,由马步洲兼任。骑兵第8营营长马腾蛟(字子云,河州人);骑兵第9营营长马步瀛兼(字子洲,马麒的第三子);骑兵第10营营长马万成(字宝山,马麒的堂侄);骑兵第11营营长马海渊兼;骑兵第12营营长马寿;骑兵第13营营长马镛。
步兵第1营营长马麒兼,作为卫队,旋由马步芳接任,步兵第2营营长马麟兼;
步兵第3营营长马正良;步兵第4营营长颜镇南兼;1922年病故后,其族孙颜其星接任,1925年因事撤职,由孟起瑞接替;步兵第5营营长马步全;步兵第6营营长陈凤翔,1925年去职,由王崇璞接任;步兵第7营营长马步斗(字强如,马麒的堂侄);步兵第8营营长马步云(字子龙,马麒的堂侄);步兵第9营营长马荣,1921年病故,由马步瀛兼;步兵第10营营长马成功;步兵第11营营长马政;步兵第12营营长马为良;步兵第13营营长马腾;步兵第14营营长马天世(字纯臣,河州人);步兵第15营营长马铭骥,后由马步芳兼;步兵16营营长马世英(字晋伯,宁定人);步兵第17营营长穆夫提;步兵第18营营长居占鳌(字益三,兰州人)。
以上骑兵13营、步兵18营,又有炮兵营、机关枪营。炮兵营营长仍为魏敷泽,机关枪营营长马肇业。1921年,又在都兰设立宁海军都兰骑兵第1营,以马廷俊(字善卿,河州人)任营长。尚有特务营1营,共计马、步、枪兵34个营。凡亲属统率的各营,骑兵每营兵额保持60人至70人,步兵每营兵额保持125人左右,其余各营兵额,骑兵每营仅有四五十人,步兵仅有80人至90人,总兵额为2600余人,马1100余匹。一旦发生战争,发动官兵亲属自备军械马匹,随军出征,谓之”跟营“”跟营“也叫”随营“,随军作战抢劫,正兵死亡后递补??额,人数往往超过正额2至3倍。
马麒为充实军械,派李鸣凤等在北京先后通过曾任西宁道道尹、后任北京政府靳云鹏内阁的政务厅厅长龚庆霖,及与陆军总长蔡成勋的关系,在天津以羊毛套购日本步枪850余支,马枪500余支,轻机枪8挺。自此宁海军才有了较新式武器。至陆军旗帜、服装制式,北洋政府虽有明文规定,而宁海军的军旗,仍沿清季体制,各营、哨步骑兵均用三角形镶边旗帜,靠旗杆边标字番号,正中写一个大”马“字。步骑官兵服装,少部分改换新式陆军服装及军乐,一般还是旧装或新旧参半,参差不齐。骑兵军乐用长号筒,步兵用短号筒。无枪支的士兵,仍执刀矛。士兵多招募,从军谓之”吃粮“.发生战争,征拔的农民,谓之”门兵“,战后拨充正式士兵。平时军事训练很少,仅于每月三、六、九日,各营哨自行操练1次。每月初一、十五两日,驻防西宁的步骑兵集中于大教场,举行阵地演习1次,视为盛典。1923年,马麒增编骑兵9个营,步兵2个营,番号是:骑兵第14营营长马朝选(马步芳岳父);骑兵15营营长马步云(字芸卿,河州人)骑兵第16营营长马世雄(原西军马同的旧部);骑兵第17营营长马景良;骑兵第18营营长马庆;骑兵第21营营长马德(字明臣,河州人);骑兵第22营营长马彪(字炳臣,马麒的堂弟。)步兵第19营营长马良;步兵第20营营长马伏良(字善卿,马麒家族,河州人)。连前骑兵22营,步兵20营,炮兵1营,都兰骑兵1营,由34个营增至44个营。由原有的兵额2600余人,增至3000余人。马由1100余匹,增至1500余匹。各种枪支仅有2500余支,轻机枪由8挺增至到12挺。在当时陇上八镇中,已处于优势地位。
(责任编辑:陈冬梅)